12月29日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河南大學客座教授馬勇應邀為yl6809永利官網師生作題為《儒學在近代中國》的線上講座。本場講座由yl6809永利官網教授、博士生導師趙金康主持。

馬勇以時間為線索梳理了儒學在發展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表示儒學自周孔以來並非單線前進,而是與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在發展的過程中,儒學從中國軸心時代的自由發展到帝製時代對政治秩序的設計與維護,體現了其對帝製時代政治的迎合態勢。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中國舊秩序遭遇衝擊,內部異端思想接連出現,儒學麵臨著來自西方的挑戰。馬勇強調,麵對著全然不同的西方學問,儒學以一事不知以為恥的精神積極學習,成為了明清之際外來文化與中國文化衝突較小的重要原因之一。進入18世紀,國內經濟發展,此時的儒學因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化專製主義政策放棄了自身言說現實的責任。從古代轉向近代時期,圍繞近代儒學所扮演的角色,他認為儒學自身因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正處於衰微之際,魏源、常州學派等學者嚐試從儒家經典中尋找救國的方法,馮桂芬等學者也提出了中體西用的思想,使儒學又煥發了新的生機。馬勇指出,民國建立以後,新文化運動的開展都促進了儒家思想的涅槃,賀麟、馮友蘭、嚴複等學者對儒學的再解釋都為儒學思想創造了嶄新的生長環境,這時儒學也對社會現實問題給予了新的解決思路,儒家思想的影響因此得以延續下去。
本場講座清晰地闡述了儒學的發展脈絡,使得師生對儒學的發展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